《华夏寺庙宫观系列志书》编修文化工程正式启动

  • 法治文化 | 2025-07-07 16:45:20 | 来源:中报法网
  • 0

    同谱文化传承新篇章   共筑文明传播新丰碑

    《华夏寺庙宫观系列志书》编修文化工程正式启动

    华夏融媒国际文化中心主席、华夏寺庙宫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田建海

      巍巍华夏,五千年文明长河奔涌不息;煌煌宫观,万千载文化瑰宝魅力无限。

      在华夏文明历史悠久、波澜壮阔、绵延浩瀚的长卷里,寺庙宫观宛如熠熠生辉的星辰,镶嵌于华夏大地的山川脉络之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与魂。“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中国古代诗人钟情于寺观游赏、参禅悟道,为后世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笔下杭州孤山寺周边的盎然春意,让这座寺庙声名远扬;王维以“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勾勒出西安香积寺的清幽深邃,尽显禅意......

      近日,华夏寺庙宫观文化研究中心——这个深耕传统文化领域多年、在庙观文化研究保护方面专注、专业的平台牵头,联袂“千县汇典•万村修志•全民出书”文化工程办公室、和平大同国际管理中心、华夏融媒国际文化中心、中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华夏年鉴国际文化中心、《大美县域》编委会、华夏史志文化委员会、《中国乡村志》编纂中心、华夏城乡文化研究中心等10余家正规机构,面向全球发出倡议,决定正式启动《华夏寺庙宫观系列志书》编修文化工程。这一立足时代前沿、回应历史使命的文化巨制,以“一寺一志、一观一典”为宏伟目标,凭借前所未有的系统性、专业性与时代性、创新性相融合,重新定义了庙观文化传承的崭新范式,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劲动力。​

      华夏寺庙宫观文化研究中心是在首都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出版界、学术界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支持下,由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批准成立的直属机构,也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庙观文化系统性研究与史志类出书相结合的非营利性学术平台。中心依托全国多家高校文博院(系)、博物院、博物馆等学术资源,汇聚了历史学、考古学、建筑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多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学者,组建起一支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的专业研究团队。中心设立了历史考据、建筑测绘、数字文博、非遗传承、史志编修等“五大核心”研究部门,并与世界儒学联合会、和平大同国际管理中心、华夏年鉴国际文化中心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研究成果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

      自成立以来,中心始终以守护华夏庙观文化遗产为核心使命,长期扎根田野,足迹遍布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超过120处重点庙观遗址开展系统性调研。在过往的研究实践中,中心主导或支持完成多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卓有成效且极具开创性。

      华夏寺庙宫观,无疑是镌刻文明基因的“立体史书”。从商周时期祭坛的袅袅青烟,到秦汉宫阙展现的雄浑气象,到唐宋庙宇飞檐流彩的灵动之美,再到明清道观雕梁画栋的精致工艺,每一座建筑都堪称历史的忠实见证者与生动讲述者。“丹阙侵霄壮复危,排空霞影动檐扉”,古人诗句生动展现出寺庙宫观建筑的巍峨壮观;“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则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氛围。敦煌莫高窟那美轮美奂的飞天壁画,不单单是佛教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更生动记录下丝绸之路沿线多元文明交汇融合的精彩瞬间;山西应县木塔,全木结构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伟岸,其精妙绝伦的榫卯技艺,至今仍令现代建筑学家赞叹不已,堪称古代“绿色建筑”的经典范例;曲阜孔庙作为儒家文化的圣地,两千余年来始终不渝地传递着“仁者爱人”的德善理念,殷殷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这些星罗棋布于华夏大地的文化瑰宝,既是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更是建筑美学、艺术创作以及社会治理智慧的集大成者。它们静静伫立,却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默默倾诉着中华文明“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深邃哲学思想。​

      《华夏寺庙宫观系列志书》编修文化工程的独特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开创性构建的“全景式研究体系”。与传统单一领域的研究模式截然不同,该工程充分整合历史学、考古学、建筑学、艺术学、宗教学、方志学等跨学科的精锐力量,精心搭建起文献考据、实地测绘、科技解析、人文解读“四位一体”的创新研究模式。专家团队将充分借助碳14测年、光谱分析等前沿科技手段,精准考证庙观的建造年代;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0.1毫米级别的超高精度复刻建筑细节,确保每一处斗拱、每一方砖雕都能在数字世界中获得永恒留存;通过大数据深度分析海量历史文献,完整还原庙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及其产生的文化影响。将这种全面、系统且科学的研究方式汇编成书,可以填补我国庙观文化综合性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学界奉献出前所未有的权威研究范本。​

      《华夏寺庙宫观系列志书》编修文化工程的另一大创新亮点,在于探索出“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秉持“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的核心理念,项目团队大胆突破传统志书编纂仅作静态记录的固有模式,将非遗技艺、宗教仪式、民俗活动等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活态文化”全面纳入研究范畴。例如,通过8K超高清影像结合多机位360度环绕拍摄技术,完整记录武当山道教法事的全套仪轨流程;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逼真还原洛阳白马寺的历史场景,让这座千年古刹在数字空间中得以 “复活”;专门设立“当代实践”专题,深入挖掘成都文殊院“慈心助学”、普陀山佛教协会海上救援等典型案例,生动展现传统宗教文化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创新转化与积极应用。这种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历史研究与当代实践紧密贯通的方式,真正让古老文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实现“活起来”+“火起来”的传承夙愿。​

      在全球化与新时代语境下,该志书编修文化工程更是勇挑“文化出海”的时代重任。依托华夏国际融媒体联席会战略合作的数百家主流媒体,构建强大的传播矩阵,让《华夏寺庙宫观系列志书》编修成果以多语种、多形态、多举措的方式走向世界舞台。将联手央媒精心打造大型纪录片《千年庙观・中国密码》,借助镜头语言深度解码东方建筑美学的独特魅力;通过海内外更多融媒体传播平台,向全球广泛推送庙观文化系列“微纪录片”,让世界近距离感受中国庙观文化的深厚底蕴;文化工程核心团队,还计划与海外高校、知名博物馆开展深度合作,策划举办“华夏庙观文化国际巡展”,让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国际顶尖艺术殿堂的观众,有机会近距离领略中国庙观建筑的精巧工艺与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这种“以文化为纽带,以科技为羽翼”的创新传播模式,将有力重塑世界对华夏文明的认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独具特色的中国智慧。​

      “这不仅是一次全面深入的庙观文化梳理,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人类文明对话。”专家们对该文化工程的启动给予高度评价。针对目前全球化浪潮中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存续挑战,《华夏寺庙宫观系列志书》编修文化工程凭借创新性的研究方法、系统性的策划布局、科学化的延展赓续、国际化的传播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树立起了新的丰碑。它不仅能够有效唤醒民族文化记忆,也将在世界文明版图上,精心、精准、精彩地镶嵌上华夏文明独具魅力的璀璨明珠。​

      目前,《华夏寺庙宫观系列志书》编修文化工程办公室已正式开通合作热线(何老师:010-58427616;田老师:010-56141205),面向全球诚挚邀请各级文化机构、学术团体、宗教场所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同行、共赢未来。无论是拥有珍贵史料的文博单位,还是精通数字技术的科技企业;无论是长期深耕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是满怀热忱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与志愿者,都能在这项伟大的文化事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价值坐标,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华夏寺庙宫观系列志书》编修文化工程的启动,无疑是谱写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承发展进程中的壮丽篇章。它以志书为坚实舟楫,以科技为强劲风帆,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与无上荣光,驶向文化自信的理想彼岸。相信在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下,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型文化工程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如磐石的文化根基,让华夏庙观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作者简介:

      田建海,系我国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法律研究者、华夏国际融媒体联席会主席团主席、和平大同国际管理中心主席、中央级报社主编、全国“千县汇典•万村修志•全民出书”大型文化工程总策划、总负责人,《中国乡村志》丛书编委会主任、中央新影《对话品牌》主任、华夏融媒(总平台)创始人、总裁,华夏智库联盟总发起人、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兼寺庙宫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本人富有超前的战略思维与独特的创新意识,立足首都、辐射全国、拓展海外,全力打造以融媒体为主的华夏融媒“旗舰”、天下文化“航母”、世界传播“矩阵”、全球法务“快车”。目前,旗下拥有中国村志网、华夏微视网、大美县域网、华夏融媒网、中报法网、华夏法治网、华科网、生活与法治网等30多家权威媒体以及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微博等20多个自媒体,战略合作的主流媒体多达1500余家。

      本人具有30余年的央级主流媒体从业经验。先后在中国记协《中华新闻报》、团中央《中国产经新闻报》、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报》等央媒担任执行主编、主编职务。写作功底深厚,擅长新闻采编、文化传播、学术研究、法务咨询、公关策划、活动会展等工作。具有较强的策划、管理和运营能力,善于领导团队工作。30年来,笔耕不辍、勤奋敬业,累计在国际和国内上千家报刊、电视、网媒等,发表新闻及文学作品8000余篇(条)。先后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等殊荣。2012年,考取“全国新闻发言人”资格证。目前,本人在多家行业协会、专业学会、文化研究机构等兼任职务。

      作为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肯于吃苦、乐于创新的央媒主编兼资深编辑记者,本人习惯了超前思维、跳跃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精通时政新闻、法制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及舆论监督类深度报道。集合新闻采编、公文写作、文学创作、文案策划、宣发推广、媒介管理、文化研究、图书编纂于一身,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始终坚持高质量快速发展理念,深谙“四两拨千斤”和“事半功倍”之哲理,被同仁们誉为:新闻界的“商人”、商界的“文化人”、文化界的“政客”、政界的“代言人”。目前,又在学术界博得一席之地,聚合专家人脉、搭建专家智库、专注行业研究、共赢美好未来!

    总编:田建海   责编:袁芳 郭晋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报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www.zbgfw.cn  |  中报法网  |  联系电话:010-5335296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2021009060号-1
    • 主管单位:中报国际法律咨询中心   主办单位:中报法网编委会  投稿邮箱:zbgf666@163.com
    • 技术支持:华夏融媒国际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