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国际融媒体联席会采编中心 河南讯(田梦 袁芳 何欣)黄河奔涌,龙脉绵延。2025年7月1日,由中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伏羲女娲文化产业研学基地发起的一场承载着守护文明根脉、赓续家国情怀的盛典活动在河南安阳举行。中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建海正式为孙青等10余位在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承领域卓有建树、成绩斐然的杰出代表,郑重颁授“伏羲女娲文化传承人”“伏羲女娲文化智库专家”“伏羲女娲文化学者”“伏羲女娲文化研究员”证书。这些荣誉,是对过往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未来引领伏羲女娲文化研究、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光荣使命。
活动仪式现场,古韵悠扬。当中心主任田建海将象征文化薪火相传的证书逐一授予孙青等诸位同志时,全场掌声雷动。这不仅仅是一纸荣誉,更是将守护与弘扬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标识的重任,正式交付于这些时代担当者手中。证书背后,是无数个青灯黄卷的钻研岁月,是矢志不渝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更是面向未来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坚定承诺。
作为新晋“伏羲女娲文化智库专家”代表,孙青在发言中深情回溯了自己数十载追寻伏羲女娲文化印记的心路历程。从上古神话的源头活水,到考古遗址的实证发掘;从民间传说的生生不息,到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她强调:“伏羲女娲,肇启人文,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图腾。从青铜器上的神秘纹样到AI技术中的数字化重构,这份事业需要跨越古今的对话。今日之责,不仅在于守护这份古老的智慧,更在于激活其面向世界、烛照未来的蓬勃生命力。”她恳切呼吁海内外同仁,共同汇聚智慧与力量,加入这守护与创新的神圣事业。
伏羲女娲,作为中华文明肇始的象征符号,承载着开天辟地、创制文明、化育万民的深邃文化内涵。其神话体系、哲学思想、伦理价值,深深烙印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中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暨伏羲女娲文化产业研学基地的设立,正是国家层面对此中华文明核心符号进行系统性保护、研究与活态传承的战略举措。
为构建更为强大、多元、开放的伏羲女娲文化研究与传承体系,中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现正式面向海内外、各地发出诚挚邀约,公开招募:
伏羲女娲文化智库专家:诚邀在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神话学、哲学、文化产业等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和前瞻视野的顶尖学者、战略思想家加入,为伏羲女娲文化的深度解读、价值挖掘、保护策略及产业发展提供高屋建瓴的智力支持。
伏羲女娲文化学者:广纳致力于伏羲女娲文化理论体系构建、文献典籍整理、跨学科比较研究、国际传播等领域的中青年骨干研究力量,共同夯实学术根基,拓展认知边界。
伏羲女娲文化传承人:热切寻访并吸纳掌握与伏羲女娲文化密切相关的独特民间技艺、祭祀仪轨、口头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实践者,确保古老智慧在当代得以活态存续。
伏羲女娲文化研究员:欢迎具备扎实研究功底,有志于投身伏羲女娲文化专项课题攻关、资料数据库建设、普及教育、创意转化等具体工作的专业人才加入。
中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热切期盼全球怀抱文化理想、学有专长、心系中华文明未来的贤能之士踊跃响应招募,提交申请材料。让我们共同携手,以智慧为炬,以传承为舟,守护这照亮中华文明长河的亘古星光,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从黄河岸边出发,向星辰大海前行——伏羲女娲文化的研究智慧与结晶,必将在我们共同的守护与创造中,再次照亮人类文明的星空。
总编:田建海 责编:郭晋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报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